近来,一致性评价如火如荼,大批仿制药厂争先恐后的过了评价。本以为原研药就此可以逃过了这一劫,却没想到栽在药品带量采购上,药品带量采购将试点。
《每日经济新闻》独家报道了《药品带量采购操作方法明确 将在北京等11个城市试点》。据记者获悉,药品集中采购量将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设计。即60~70%的市场份额给中标企业,其他企业只能分享剩余的30%~40%份额。
叠加近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时间节点将至,诸多药品恐被淘汰出局”的消息,无疑将对现有的药品市场格局形成巨大冲击。虽然到目前为止,部分药企均表示此举暂时不会对公司产生重大的影响。但从长远分析,还是会对现有医药市场布局造成很大的变动。
“过了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就像自动进入了角斗场,要再进行一轮生死决战。”国内药企人士在参加了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座谈会后心生感慨。他表示:参与竞价的是一家原研药企加上N家仿制药企,最终结果是价低者中标,享有60%到70%的市场。而落选者和现阶段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企一起竞争剩余30%~40%的市场份额。
从我国药品销售情况来看,在所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中,一部分品种所对应的原研药正是目前中国医药市场销售额较高的产品。而根据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方案,原本占据公立医疗机构市场份额较小甚至完全不占据市场份额的药企,一旦竞价成功将把60%~70%的市场收入囊中。不过,也有存在原研药大幅降价参与竞争的可能性。
除原研药企面临压力外,过去在某一领域占据优势的仿制药企,也面临着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可能。从2017年该药样本医药销售额来看,除原研药占比43%外,正大天晴以47%的占比领先,江西青峰占比5%。
这在此前上海试点带量采购时已经显现,例如在2015年6月执行带量采购之前,上海市阿莫西林市场主要由联邦制药占据,而实行带量采购后,瑞阳制药以最低价中标,获得了两个规格的全部份额。
新规之下,对应的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越少,相关企业就越有望占得先机。但值得注意的是,采购周期为一年的规定让新政后中标的企业也不能一劳永逸。比如重新采购时,会有更多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参与进来,竞争将更激烈。
此外,带量采购将倒逼药企改变以往的销售模式。对于直销的生产企业来说,带量采购下,中标药品已经不需要再去公关医院和医生,销售团队也不需要养很多人。但如果裁撤销售团队,万一明后年丢标,又需要重新组建销售团队。这对于销售团队大的药企发展模式肯定要发生转变,当然也要保证一定的销售能力。
以上就是一致性评价机构-桐晖药业小编分享的有关“躲过了一致性评价,却逃不开带量采购——原研药”的全部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广州市桐晖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GSP公司,在进口原料药细分领域是为业界翘楚,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从药学研发、临床预BE到临床BE的药厂研发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的重点业务主要包括:原料药联合申报、参比制剂一次性进口、临床预BE/正式BE和一致性评价服务。如需合作,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