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场对医疗科技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全新格局。
医疗事关国计民生,在历来的两会都备受关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数字医疗”、“智慧医疗”等关键词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于医疗行业提案议案中的热点。
《2021医药健康资本白皮书》提到,医疗科技是现在一级市场火爆赛道,已经渗透进诊断、医药、治疗等方面。其中,医疗机器人是目前医疗科技结合最火热最有潜力的赛道之一,受到资本市场强烈追捧。
医疗领域机器人主要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四类,其中手术机器人发展迅猛,未来应用潜力不可估量。
在全球和国内市场上,腔镜手术机器人(占手术机器人整体市场60%)与骨科手术机器人(约15%)最为活跃,另外还有血管介入机器人与穿刺类机器人。
全球领先的市场分析报告服务供应商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2022年~2026年,以21.19%的年复合成长率增长,到2026年达到315.8亿美元。
目前全球最先进、处于腔镜手术机器人绝对龙头位置的是达芬奇机器人,由直觉外科公司研发,已经升级到了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达芬奇机器人可以实时翻译外科医生在控制台的手部运动,弯曲和旋转器械,从而执行手术。
第一台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在1999年1月获得欧洲CE市场认证,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手术机器人;2000年7月,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获得美国FDA批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正式在手术室中使用的机器人手术系统;我国于2006年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心脏手术等大大小小手术。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球保有量超过6000台。
手术机器人被称为下一代外科手术新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手术机器人有什么优势?以达芬奇机器人为例,其装备了几根灵活的手术臂,可以进行复杂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更加精确、稳定和高效,而且避免了人手震颤等人为因素、缩短取拿手术设备等步骤,从而大大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外科医生辐射暴露,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病人痊愈时间加快,医院运转也变得高效。
达芬奇机器人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优势,那就是准确直达病灶,避开血管,伤口微创。因此术中产生的损伤很小,出血也很少。有新闻报道称,有一位进行口咽癌手术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不超过10毫升。
但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在我国售价高达2263万,后续还需要高额维护保养费以及耗材费,高昂的售价是目前还未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随着达芬奇专利的过期,以及国内高精密度机械臂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研发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同类产品,在某些参数上甚至更胜达芬奇机器人一筹,目前开始逐渐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取代达芬奇机器人,将成本降低。
国内相关的创新公司有超15家,其中精锋医疗进展最快,其研发的腔镜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个进入双科室(泌尿科、妇科)临床试验的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预计2022年上市。
②骨科手术机器人
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辅助骨科手术,其应用优势包括精准定制三维术前方案使得手术部位更清楚,减少震颤和提高手术精确度。
2021年的骨科耗材带量采购,促使投资人将注意力更多投入了骨科机器人赛道。天智航是国内最早上市用于脊柱和创伤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医疗器械企业,截至目前已经研发出三代产品,天智航第三代产品“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是治疗设备及器械类唯一的“国标原创”产品,也是通用型产品,能够覆盖骨盆、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及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天玑”在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其已在国内130多家医疗机构中投入临床使用,市场占有率接近80%。
数据显示,国外骨科手术机器人ExcelsiusGPS在第四季度创造了2500万美元收入的纪录,在2021年创造了8100万美元收入的纪录,比2020年增长了100%。而2020年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仅为1480万美元,还在发展初期。但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骨科疾病发生率目前逐年上升,骨科手术机器人使用率在未来会进一步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北京、上海分别将部分骨科机器人手术与腔镜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这反映了我国对于手术机器人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正在慢慢加深,未来在精准外科领域会持续发力。
而随着两会关注到“数字、智慧医疗“领域,可以预见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将围绕”数智“创新发展,未来几年将是赶上国外技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趋势下,企业需顺势而为,敢于创新,响应国家策略,布局未来,谋求新发展。